泼墨文学 www.pmwx.net,大明天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启二年二月初七日,山东兖州府、济南府、东昌府发生地震。官员上报,地震各处有声如雷,地裂泉涌,鸡犬鸣吠,墙屋倒塌。地震甚至波及到了河南河南府、开封府、归德府。到三月初七日,济南府、东昌府的历城等地又发生地震,并连震三日,倒坏民居无数。
二月初八,朱由校接到急报后,立即下令给山东巡抚赵彦,要求山东各地首先要保证灾民有吃有住,因地震而死亡的灾民要及时安殓,地方秩序要尽快恢复正常。
到四月初,赵彦回报,灾民已经安排妥当,各处初安,请皇帝免除地震各地赋税。朱由校下旨,免除当地赋税,由山东地方进行抚恤。
五月,在朱由校的授意下,户部左侍郎陈大道等合词为原任大学士张居正请恤,列其二十项功绩。皇帝也认为张居正辅政十载,天下大安,“功不可泯”,准复原职,予祭葬,谥号酌改,房屋未变价者准给子孙奉祠居住。
而这时,方孝孺十世孙方忠奕以贡来京,伏阙上书。皇帝下旨:方孝孺忠节持著,既有遗胤,准与练子宁一体恤录。
这两件事,给了群臣一个信号,皇帝准备将前面的一些案子翻过来,远的到成祖时的方孝孺和练子宁,近的到万历朝的张居正。朱由校想要改变大臣们的思想,先要让大家知道,自己并不忌惮修改祖宗之法。
这事才刚刚发酵,引起一些人的忧郁或者思考,尚未形成大的影响,这时候山东急报,五月十一日,白莲教教主徐鸿儒带着曹州府一带的白莲教徒造反了。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校又惊又喜,惊的是地震抚恤已经基本到位,现在山东又不是没饭吃,为什么要造反呢?喜的是近卫军终于可以再搞一次实战了。
他下旨山东巡抚先谨守各处,由近卫军前来平乱。再召来近卫军众将,大家一起商量山东平乱策略。近卫军上次在辽东和建奴打了一仗后,信心大增,觉得建奴亦不过如此而已,何况山东流民,现在山东民变,大家都想带兵出战。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设立京营的目的本来就是要拱卫京师,一般来说京营是不出京的,上次去辽东是以护送熊廷弼的名义,去西南也是以护送秦良玉的名义,而现在全部近卫军出战山东,不用想,大臣一定是不会同意的。所以还是只能出去一部分兵力,不过山东民变也应该只需要出少量兵力就可以平定了。
但是由谁统领出战就发生了争执,杨光夔上次没有出战,这次坚决要求要去山东,而杨光皋几个上次出战了的,也不想留在军营里训练,想再去山东建功。很快在皇帝面前就吵成了一团。只有满桂,还在和近卫军士兵进行磨合,倒是没有请战。
朱由校知道杨光夔心软,所以上次就没有派他去辽东,这次去山东总不能又不让他去,可是其余的人呢,不去心里肯定会不爽,当然他们不爽也不会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但自己还是想锻炼他们一下,为下次和建奴做战积累一些经验才好。
这时卢象升发言了:“陛下,微臣觉得,平定山东之乱要的是快,不要让其它地方的白莲教效仿才行,兵力并不需要很多,臣请前去观战。”
又多了一个抢肉吃的,近卫军众将都眼巴巴地看着皇帝,希望皇帝能派自己去山东。朱由校也感到麻烦,于是只好安慰大家,很快就会进行近卫军扩编,没有去山东平乱的人下次一定让他去打建奴,这才让大家安静下来。皇帝决定山东平乱就由老好人杨光夔去,反正他心软,自己国内的人还是少杀的好。
五月十三日,皇帝下旨,杨光夔升为近卫军都指挥使(正二品),杨光皋升为近卫军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周遇吉,曹文诏升为都指挥佥事(正三品),满桂依然是镇抚(正五品)。杨光夔与曹文诏带兵前住山东平乱。侍读学士(从五品)卢象升为监军。
杨光夔与曹文诏共带一个骑兵营,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营,于下旨当日即起程前往山东。这样京师里就只留下两个营的正兵,内阁和兵部提出异议,觉得京师兵力太少,恐有不测之祸,朱由校回道:”京师之固,在德不在险,再说现今不是还有入卫京师的北京京操班军吗?朕相信足以守卫京师了。“众臣又不能对皇帝说京操班军其实根本没有战斗力,全是垃圾,那皇帝就会说,为什么会是垃圾呢?你们平时为什么不说呢?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近卫军大部离去。
朱由校前世所学的教科书告诉他,山东的民乱不是造反,应该叫起义,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应该肯定的,所以他告诉诸将,只要将徐鸿儒抓住就行了,其余的皆不可杀,遣散就可以了。诸将(除了杨光夔,他恨不得一个都不杀)虽然腹诽却不敢反对,领命而去,卢象升倒是提出应该杀其头目,但也被朱由校否决了。
接着详细情况报了上来,徐鸿儒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成兴胜元年,封陈灿宇为右丞相,封弟弟徐和宇为英烈王,另外还设有都督、总兵等官职,他们攻下县城什么的,直接开仓放粮,领取了粮食的就要和他们一起造反。他这才明白,不是官逼民反,而是邪教造反,是想要夺大明的江山,这怎么行呢,你即使是正义的,也不可能我把皇帝让你当吧。这时近卫军已经出发了,他立即命人追上去传旨:参与造反的所有重要人物,除非自首,否则全部杀死,首恶绑来京师,凌迟处死并灭其三族。并传语近卫军将领,若遇反抗,不管对手是什么人,均不可心存仁慈而留手,但如果敌人投降,不可以杀良冒功,近卫军不以首级论功劳。近卫军将领对此深表拥护,这比前一个命令当然是好得多了。
天启二年二月初七日,山东兖州府、济南府、东昌府发生地震。官员上报,地震各处有声如雷,地裂泉涌,鸡犬鸣吠,墙屋倒塌。地震甚至波及到了河南河南府、开封府、归德府。到三月初七日,济南府、东昌府的历城等地又发生地震,并连震三日,倒坏民居无数。
二月初八,朱由校接到急报后,立即下令给山东巡抚赵彦,要求山东各地首先要保证灾民有吃有住,因地震而死亡的灾民要及时安殓,地方秩序要尽快恢复正常。
到四月初,赵彦回报,灾民已经安排妥当,各处初安,请皇帝免除地震各地赋税。朱由校下旨,免除当地赋税,由山东地方进行抚恤。
五月,在朱由校的授意下,户部左侍郎陈大道等合词为原任大学士张居正请恤,列其二十项功绩。皇帝也认为张居正辅政十载,天下大安,“功不可泯”,准复原职,予祭葬,谥号酌改,房屋未变价者准给子孙奉祠居住。
而这时,方孝孺十世孙方忠奕以贡来京,伏阙上书。皇帝下旨:方孝孺忠节持著,既有遗胤,准与练子宁一体恤录。
这两件事,给了群臣一个信号,皇帝准备将前面的一些案子翻过来,远的到成祖时的方孝孺和练子宁,近的到万历朝的张居正。朱由校想要改变大臣们的思想,先要让大家知道,自己并不忌惮修改祖宗之法。
这事才刚刚发酵,引起一些人的忧郁或者思考,尚未形成大的影响,这时候山东急报,五月十一日,白莲教教主徐鸿儒带着曹州府一带的白莲教徒造反了。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校又惊又喜,惊的是地震抚恤已经基本到位,现在山东又不是没饭吃,为什么要造反呢?喜的是近卫军终于可以再搞一次实战了。
他下旨山东巡抚先谨守各处,由近卫军前来平乱。再召来近卫军众将,大家一起商量山东平乱策略。近卫军上次在辽东和建奴打了一仗后,信心大增,觉得建奴亦不过如此而已,何况山东流民,现在山东民变,大家都想带兵出战。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设立京营的目的本来就是要拱卫京师,一般来说京营是不出京的,上次去辽东是以护送熊廷弼的名义,去西南也是以护送秦良玉的名义,而现在全部近卫军出战山东,不用想,大臣一定是不会同意的。所以还是只能出去一部分兵力,不过山东民变也应该只需要出少量兵力就可以平定了。
但是由谁统领出战就发生了争执,杨光夔上次没有出战,这次坚决要求要去山东,而杨光皋几个上次出战了的,也不想留在军营里训练,想再去山东建功。很快在皇帝面前就吵成了一团。只有满桂,还在和近卫军士兵进行磨合,倒是没有请战。
朱由校知道杨光夔心软,所以上次就没有派他去辽东,这次去山东总不能又不让他去,可是其余的人呢,不去心里肯定会不爽,当然他们不爽也不会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但自己还是想锻炼他们一下,为下次和建奴做战积累一些经验才好。
这时卢象升发言了:“陛下,微臣觉得,平定山东之乱要的是快,不要让其它地方的白莲教效仿才行,兵力并不需要很多,臣请前去观战。”
又多了一个抢肉吃的,近卫军众将都眼巴巴地看着皇帝,希望皇帝能派自己去山东。朱由校也感到麻烦,于是只好安慰大家,很快就会进行近卫军扩编,没有去山东平乱的人下次一定让他去打建奴,这才让大家安静下来。皇帝决定山东平乱就由老好人杨光夔去,反正他心软,自己国内的人还是少杀的好。
五月十三日,皇帝下旨,杨光夔升为近卫军都指挥使(正二品),杨光皋升为近卫军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周遇吉,曹文诏升为都指挥佥事(正三品),满桂依然是镇抚(正五品)。杨光夔与曹文诏带兵前住山东平乱。侍读学士(从五品)卢象升为监军。
杨光夔与曹文诏共带一个骑兵营,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营,于下旨当日即起程前往山东。这样京师里就只留下两个营的正兵,内阁和兵部提出异议,觉得京师兵力太少,恐有不测之祸,朱由校回道:”京师之固,在德不在险,再说现今不是还有入卫京师的北京京操班军吗?朕相信足以守卫京师了。“众臣又不能对皇帝说京操班军其实根本没有战斗力,全是垃圾,那皇帝就会说,为什么会是垃圾呢?你们平时为什么不说呢?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近卫军大部离去。
朱由校前世所学的教科书告诉他,山东的民乱不是造反,应该叫起义,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应该肯定的,所以他告诉诸将,只要将徐鸿儒抓住就行了,其余的皆不可杀,遣散就可以了。诸将(除了杨光夔,他恨不得一个都不杀)虽然腹诽却不敢反对,领命而去,卢象升倒是提出应该杀其头目,但也被朱由校否决了。
接着详细情况报了上来,徐鸿儒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成兴胜元年,封陈灿宇为右丞相,封弟弟徐和宇为英烈王,另外还设有都督、总兵等官职,他们攻下县城什么的,直接开仓放粮,领取了粮食的就要和他们一起造反。他这才明白,不是官逼民反,而是邪教造反,是想要夺大明的江山,这怎么行呢,你即使是正义的,也不可能我把皇帝让你当吧。这时近卫军已经出发了,他立即命人追上去传旨:参与造反的所有重要人物,除非自首,否则全部杀死,首恶绑来京师,凌迟处死并灭其三族。并传语近卫军将领,若遇反抗,不管对手是什么人,均不可心存仁慈而留手,但如果敌人投降,不可以杀良冒功,近卫军不以首级论功劳。近卫军将领对此深表拥护,这比前一个命令当然是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