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文学 www.pmwx.net,阿姊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乡下老家有副做小食品用的手推磨,古朴、暗沉、静默地置于厨房一角。它是母亲生命里的重要道具。偶尔,也还在发挥一点作用。
那时,母亲总在劳作之余操纵它来进行生活改色、口味调理,隔三岔五地翻新日子。小时候关于家居生活的最深印象,便是母亲一只手扶持着石磨的把柄,一圈一圈地推啊摇啊,另一只手则拿着小勺,不断地往石磨的嘴里添加早先泡涨的食料,接着,白花花的液泡从上下两扇石磨间的缝隙里一股一股地吐露出来,不多时,下面的铁锅里就盛满了那些承载着美妙享受的美丽泡沫;然后,母亲卸下石磨,在厨房里进行一连串的鼓捣、加工、烹制,最后,为一家人端上来热气腾腾的白花花、香喷喷、软嫩嫩的豆花、豆腐,或者醇厚香甜的糍粑馍馍。
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不象现在这么方便,庄户人家,想吃点小食品,还得自己一手一脚地从头做起。头天晚上参水发料,将之泡软泡涨,第二天,将石磨搬上锅台,安好,然后便轰轰地摇动磨把,响声渐浓时,就见那些美丽的白色泡沫从两扇石磨间源源不断地吐出,刷刷地往下流入锅里。那时我们姐弟几个就喜欢倚在锅台边,一边听着母亲唠嗑“上石岩(乡音读作?i),下石岩,一个白胡子老头钻出来”的谜语,一边借着昏黄的油灯专注而惊喜地观赏那些奇妙的泡泡,白花花的,蓬松松的,软粘粘的,香喷喷的,有时还拿一根筷子去锅里挑弄它们。看那满松松的泡泡在灯光映衬下,个个都闪着兴奋的亮光,童年的遐思与妙想,无不插满着茂密天真的翅膀,幻飞着奇异曼妙的神采。
那时,母亲会叫上好奇的孩子们去帮她推磨,也许是力量所需,也许是共享人伦的心理需求。但她怕小孩子家掌握不住重心而把石磨拉翻,将铁锅砸坏,或者伤了人,于是就同意我们伸出一手,与她的手握在一起,她作主力,我们作协力,形成一只大手和另外一只或两只小手一齐握住把柄共同推磨的欢畅与笑闹。伴随着上下石磨摩擦而生的轰隆隆之声和白色液体刷刷下锅的快意或者点点滴滴往下溅落的噼里啪啦声音,是母子在劳动中温馨的俏皮话和开心的笑闹声。那时,劳动的快乐,人伦的淳厚,把厨房充斥得暖意盈盈,热闹非凡。
磨豆工作结束后,母亲便生火熬浆,将其煮沸,然后舀进一个用白布缝制起来的袋子里,扎好口子,拿一根火钳,让我按住一头,她按一头,在布袋上两头挤压,这样,豆浆便流进了下面的锅里,袋里剩下的,是豆渣;接着,母亲蘸上一种用事先舂好的专用的岩石粉兑成的水,作花洒状投进浆液里,稍作搅拌,斟酌,观看,万无一失之后,盖上锅盖,待凝固后,一锅白生生的豆腐脑就制成功了。
至今让我自个去作,我想,应该不是问题。这种工作,这种工序,作为家中长子的我,看得多,帮得多。
这样制作出来的豆花、豆腐,也许是因为品质的确纯净,也许是里面满溢着劳动的快乐,贯注着生活的美好希望,口味,真的甚是上佳。尤其令老一辈人回味,怀念。但这,也就成了母亲的一块心病。
因为要帮我带孩子,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
当今社会,别说城里,就是乡下,磨豆腐的工作,也更多的交给了现代机械。而且,很多东西,不再自给自足了,买现成商品,是很多人的选择。可是,每次吃豆腐的时候,老父老母们总是做嫌疑状,说这豆腐味道不纯正。不是豆渣没弄干净,就是好象有股子怪味。于是就情不自禁地述说以前的东西是如何的根红苗正、货真价实;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我承认商品社会里批量生产难免粗制滥造,但有时,我觉得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有意无意抵制新生活方式的心病,因为推而广之的许多事情都说明他... -->>
乡下老家有副做小食品用的手推磨,古朴、暗沉、静默地置于厨房一角。它是母亲生命里的重要道具。偶尔,也还在发挥一点作用。
那时,母亲总在劳作之余操纵它来进行生活改色、口味调理,隔三岔五地翻新日子。小时候关于家居生活的最深印象,便是母亲一只手扶持着石磨的把柄,一圈一圈地推啊摇啊,另一只手则拿着小勺,不断地往石磨的嘴里添加早先泡涨的食料,接着,白花花的液泡从上下两扇石磨间的缝隙里一股一股地吐露出来,不多时,下面的铁锅里就盛满了那些承载着美妙享受的美丽泡沫;然后,母亲卸下石磨,在厨房里进行一连串的鼓捣、加工、烹制,最后,为一家人端上来热气腾腾的白花花、香喷喷、软嫩嫩的豆花、豆腐,或者醇厚香甜的糍粑馍馍。
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不象现在这么方便,庄户人家,想吃点小食品,还得自己一手一脚地从头做起。头天晚上参水发料,将之泡软泡涨,第二天,将石磨搬上锅台,安好,然后便轰轰地摇动磨把,响声渐浓时,就见那些美丽的白色泡沫从两扇石磨间源源不断地吐出,刷刷地往下流入锅里。那时我们姐弟几个就喜欢倚在锅台边,一边听着母亲唠嗑“上石岩(乡音读作?i),下石岩,一个白胡子老头钻出来”的谜语,一边借着昏黄的油灯专注而惊喜地观赏那些奇妙的泡泡,白花花的,蓬松松的,软粘粘的,香喷喷的,有时还拿一根筷子去锅里挑弄它们。看那满松松的泡泡在灯光映衬下,个个都闪着兴奋的亮光,童年的遐思与妙想,无不插满着茂密天真的翅膀,幻飞着奇异曼妙的神采。
那时,母亲会叫上好奇的孩子们去帮她推磨,也许是力量所需,也许是共享人伦的心理需求。但她怕小孩子家掌握不住重心而把石磨拉翻,将铁锅砸坏,或者伤了人,于是就同意我们伸出一手,与她的手握在一起,她作主力,我们作协力,形成一只大手和另外一只或两只小手一齐握住把柄共同推磨的欢畅与笑闹。伴随着上下石磨摩擦而生的轰隆隆之声和白色液体刷刷下锅的快意或者点点滴滴往下溅落的噼里啪啦声音,是母子在劳动中温馨的俏皮话和开心的笑闹声。那时,劳动的快乐,人伦的淳厚,把厨房充斥得暖意盈盈,热闹非凡。
磨豆工作结束后,母亲便生火熬浆,将其煮沸,然后舀进一个用白布缝制起来的袋子里,扎好口子,拿一根火钳,让我按住一头,她按一头,在布袋上两头挤压,这样,豆浆便流进了下面的锅里,袋里剩下的,是豆渣;接着,母亲蘸上一种用事先舂好的专用的岩石粉兑成的水,作花洒状投进浆液里,稍作搅拌,斟酌,观看,万无一失之后,盖上锅盖,待凝固后,一锅白生生的豆腐脑就制成功了。
至今让我自个去作,我想,应该不是问题。这种工作,这种工序,作为家中长子的我,看得多,帮得多。
这样制作出来的豆花、豆腐,也许是因为品质的确纯净,也许是里面满溢着劳动的快乐,贯注着生活的美好希望,口味,真的甚是上佳。尤其令老一辈人回味,怀念。但这,也就成了母亲的一块心病。
因为要帮我带孩子,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
当今社会,别说城里,就是乡下,磨豆腐的工作,也更多的交给了现代机械。而且,很多东西,不再自给自足了,买现成商品,是很多人的选择。可是,每次吃豆腐的时候,老父老母们总是做嫌疑状,说这豆腐味道不纯正。不是豆渣没弄干净,就是好象有股子怪味。于是就情不自禁地述说以前的东西是如何的根红苗正、货真价实;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我承认商品社会里批量生产难免粗制滥造,但有时,我觉得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有意无意抵制新生活方式的心病,因为推而广之的许多事情都说明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