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文学 www.pmwx.net,莳花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打下云州后,叛军队伍迅速扩大,一路南下连克两州后,大军赫然朝着京城而来。
然而,还有更加火上浇油的,正当皇帝震怒于反贼称王之举时,南方发生大地动,数万人伤亡,财产损失无以数计。
伴随着地动,长江数个支流堤坝损坏,又兼梅雨季节,江南数州发生涝情,无数良田被冲毁。
这下,老天爷亲身上阵,把“皇帝失德”这顶帽子扣得稳准狠。书院派也不知道该为老天帮忙而高兴,还是为江山震动而忧心,但不管怎样,要求皇帝下罪己诏、释放周黄傅等人的声音是越来越大了。
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顾不上什么书院派了,眼看仁王叛军一日日逼近京城,皇帝赶紧调集多路大军,一半去云州截堵叛军,一半进京保卫京师,因京城靠近北方,南方军队调动需要时日,皇帝便连守卫北地的抗戎军都调动了半数人马。
当然,这关头他不敢调傅家或者黄韬学生带领的军队进京,只能调剩下唯一信得过的姜家军。
其实姜家跟如今被他穿小鞋的书院也不是毫无关系,虽然姜家子弟在书院读书的不算多,但儒院院长周冷槐的正室夫人却是实打实的姜家女儿,按说皇帝不应该在这关头信任姜家,但姜家用他们的表现赢得了皇帝的信赖。
去年姜承元抗戎不利其实有着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朝廷严重拖欠军饷,当时说是二十万大军抗戎,扣去夸大的、老弱病残的、吃不饱饭拿不起兵器的等等……真正与蛮子对抗的军队其实也就是三万之数,打不过简直太正常,因此姜承元背个抗敌失利的罪名被撸职,实在是有点冤。这点皇帝跟姜家都心知肚明,但姜家有眼色,不仅一点儿没怨恨,事后皇帝私下召见姜承元,想假惺惺说些自己也不得已的话时,姜承元十分给皇帝面子,自承过失,把错都揽在自己身上,把皇帝说的心里熨帖之极。
而周家出事后,姜家没有丝毫营救周家的举动,反而积极为周夫人与周冷槐和离而走动,日前皇帝为傅元辛案憋火时,姜家家主更是主动献忠,用姜家的力量压住蠢蠢欲动的傅家,稳住军心,才使得皇帝最终下了收拾傅家的决定。
如今傅家军和黄韬一系的将领完全不能信任,虽然姜家跟周家还有周夫人这个牵扯,但矮子里拔将军,为了自个儿龙椅别被叛军抢去,皇帝还是调了姜家军入京。
天下生乱象,想要问鼎江山的自然不止仁王一支叛军,除了其他小股不成气候的叛军外,更加想往皇帝宝座的,不是别人,正是分封在各地的王爷,也就是皇帝的叔伯兄弟们。
皇帝调了各路大军进京,各路亲王虽没有皇帝诏令,却也调集私军,打着勤王清君侧等的名头纷纷涌向京城。
皇帝自然不能放任这些王军进京,在他眼里,这些叔伯兄弟们甚至比叛军威胁更大。
因此,调来的各路大军再度分兵,一部分去阻拦各路勤王军。
但是,也不是所有勤王军都被大军阻拦,除了与皇帝一母同胞感情极好的睿王外被允许进京外,其余各王中,唯一没有被阻拦的便是端王。
当今被分封为王的各位王爷中,除了睿王外,最受皇帝宠信的便是端王,甚至爱屋及乌到曾经想为端王的独女宣城郡主加封公主封号,只是因为端王坚决推辞才未能成事。
端王无论是在朝中还是民间都风评很好,不贪权不恋栈,喜好云游四海广交名士,仿佛化外之人一般。
但皇帝在此时如此信任端王,以至于居然让他进京勤王,却不是因为端王风评好有名士风范。
天下皆知,端王无子,只有一个独女宣城郡主。
一个没有后嗣的王爷,就算夺来皇位,没有儿子继承,又有多大意思?
所以,皇帝信任端王,甚至比自己的胞弟睿王更甚。
只是,虽然皇帝信任端王,却不是人人都信任他。
“皇上,端王居然只有宣城郡主一个女儿,这实在有些蹊跷,万一他是故布疑阵,其实在外面养了私生子呢?再说他一直以修道的名义修身养性不近女色,说不定就是为了麻痹陛下,如今他也正值壮年,即便想再生个儿子,也是不难。”李贵妃忧心忡忡地道。
如今宫中除了皇帝外,最为心焦的便莫过于她了,外面斩奸妃的呼声不绝于耳,她时刻都要小心皇帝一个不高兴就把自己推出去了。好在,皇帝直到现在也没过河拆桥把她抛出去,但皇帝一旦皇位不保,不管新君是哪路人马,她这个惹了众怒的都毫无疑问会被砍了平众怒。
所以,她简直比皇帝还要关心他的龙椅是否稳当。
而这个端王,在她眼里就特别可疑。
哪个男人有钱有势的条件下会不近女色?自认看透男人的李贵妃觉得,这样的人要么有所图谋,要么有心无力,可端王虽然子嗣少,但好歹还有个宣城郡主,因此不举的可能性排除,就只剩下图谋不轨一个了。
李贵妃越想越觉得自己真相了。
可李贵妃已经说了自己的分析,皇帝却仍旧不急不躁的模样,端着茶盏,颇有闲心地品着新上贡的蒙顶仙茶。
李贵妃不由心急如焚,冲动之下连有些粗俗的心里话都出来了“……那端王又不是硬不起来,却自愿当了那么多年和尚,鬼才相信他没有什么图谋!”
皇帝倒没因为李贵妃初验粗俗而动怒,但却仿佛听到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猛然被茶水呛住,“咳、咳!咳……”
等缓过气来,皇帝白了李贵妃一眼,“妇道人家,毫无见识,端王仁厚端方,无欲无求,哪有什么图谋!”
李贵妃见鬼似地看着皇帝。素来帝王疑心病重,当今皇帝也不能例外,哪怕亲弟睿王,皇帝都不能完全交心,往日他对待端王虽然也不差,但也没看出来居然信任到这个地步啊……
什么仁厚端方无欲无求的,信这个才有鬼了。可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皇帝为什么那么信任端王?想起刚才的猜测,李贵妃不由脱口而出,“难道……端王真的不举?!可是不对,明明还有个宣城郡主啊……”
皇帝干咳两声,油腻发黄的脸上居然异常的升起一丝窘迫的红晕。
李贵妃狐疑地看着皇帝的脸色,想起些什么,脸色忽地变得不敢置信。
皇帝向来宠信端王,甚至爱屋及乌到十分喜爱端王妃及宣城郡主,端王妃已经过世,但她在世时却深受皇恩,经常被征召入宫陪伴太后,其女宣城郡主更是深得皇帝及太后的宠爱。
也就是在端王妃过世后,皇帝提起为宣城加封公主一事。
以往李贵妃觉得这一切都是爱屋及乌,端王是屋,端王妃及宣城郡主是乌。
但是……看看皇帝竭力掩饰的神色,李贵妃觉得,自己这次真的真相了——
哪里是爱屋及乌,分明是爱乌及屋,皇帝这是把自家的乌鸦放端王这间屋子里放养了啊!
☆、103|7.10
盛夏炎炎,京城陡然落了一场暴雨。
雨停后,身着皂衣的小吏提着铜锣走过大街小巷,尖利的嗓音划破雨后的宁静。
“皇帝驾崩——”
与此同时,无数匹骏马在官道上飞驰,将变天的消息传向大周各地。消息传到襄城普通百姓耳中时,消息灵通的上层人物已经接到新皇登基的消息。
“真是没想到……”襄荷叹了一口气,“居然会是端王。”
谢兰衣点点头... -->>
打下云州后,叛军队伍迅速扩大,一路南下连克两州后,大军赫然朝着京城而来。
然而,还有更加火上浇油的,正当皇帝震怒于反贼称王之举时,南方发生大地动,数万人伤亡,财产损失无以数计。
伴随着地动,长江数个支流堤坝损坏,又兼梅雨季节,江南数州发生涝情,无数良田被冲毁。
这下,老天爷亲身上阵,把“皇帝失德”这顶帽子扣得稳准狠。书院派也不知道该为老天帮忙而高兴,还是为江山震动而忧心,但不管怎样,要求皇帝下罪己诏、释放周黄傅等人的声音是越来越大了。
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顾不上什么书院派了,眼看仁王叛军一日日逼近京城,皇帝赶紧调集多路大军,一半去云州截堵叛军,一半进京保卫京师,因京城靠近北方,南方军队调动需要时日,皇帝便连守卫北地的抗戎军都调动了半数人马。
当然,这关头他不敢调傅家或者黄韬学生带领的军队进京,只能调剩下唯一信得过的姜家军。
其实姜家跟如今被他穿小鞋的书院也不是毫无关系,虽然姜家子弟在书院读书的不算多,但儒院院长周冷槐的正室夫人却是实打实的姜家女儿,按说皇帝不应该在这关头信任姜家,但姜家用他们的表现赢得了皇帝的信赖。
去年姜承元抗戎不利其实有着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朝廷严重拖欠军饷,当时说是二十万大军抗戎,扣去夸大的、老弱病残的、吃不饱饭拿不起兵器的等等……真正与蛮子对抗的军队其实也就是三万之数,打不过简直太正常,因此姜承元背个抗敌失利的罪名被撸职,实在是有点冤。这点皇帝跟姜家都心知肚明,但姜家有眼色,不仅一点儿没怨恨,事后皇帝私下召见姜承元,想假惺惺说些自己也不得已的话时,姜承元十分给皇帝面子,自承过失,把错都揽在自己身上,把皇帝说的心里熨帖之极。
而周家出事后,姜家没有丝毫营救周家的举动,反而积极为周夫人与周冷槐和离而走动,日前皇帝为傅元辛案憋火时,姜家家主更是主动献忠,用姜家的力量压住蠢蠢欲动的傅家,稳住军心,才使得皇帝最终下了收拾傅家的决定。
如今傅家军和黄韬一系的将领完全不能信任,虽然姜家跟周家还有周夫人这个牵扯,但矮子里拔将军,为了自个儿龙椅别被叛军抢去,皇帝还是调了姜家军入京。
天下生乱象,想要问鼎江山的自然不止仁王一支叛军,除了其他小股不成气候的叛军外,更加想往皇帝宝座的,不是别人,正是分封在各地的王爷,也就是皇帝的叔伯兄弟们。
皇帝调了各路大军进京,各路亲王虽没有皇帝诏令,却也调集私军,打着勤王清君侧等的名头纷纷涌向京城。
皇帝自然不能放任这些王军进京,在他眼里,这些叔伯兄弟们甚至比叛军威胁更大。
因此,调来的各路大军再度分兵,一部分去阻拦各路勤王军。
但是,也不是所有勤王军都被大军阻拦,除了与皇帝一母同胞感情极好的睿王外被允许进京外,其余各王中,唯一没有被阻拦的便是端王。
当今被分封为王的各位王爷中,除了睿王外,最受皇帝宠信的便是端王,甚至爱屋及乌到曾经想为端王的独女宣城郡主加封公主封号,只是因为端王坚决推辞才未能成事。
端王无论是在朝中还是民间都风评很好,不贪权不恋栈,喜好云游四海广交名士,仿佛化外之人一般。
但皇帝在此时如此信任端王,以至于居然让他进京勤王,却不是因为端王风评好有名士风范。
天下皆知,端王无子,只有一个独女宣城郡主。
一个没有后嗣的王爷,就算夺来皇位,没有儿子继承,又有多大意思?
所以,皇帝信任端王,甚至比自己的胞弟睿王更甚。
只是,虽然皇帝信任端王,却不是人人都信任他。
“皇上,端王居然只有宣城郡主一个女儿,这实在有些蹊跷,万一他是故布疑阵,其实在外面养了私生子呢?再说他一直以修道的名义修身养性不近女色,说不定就是为了麻痹陛下,如今他也正值壮年,即便想再生个儿子,也是不难。”李贵妃忧心忡忡地道。
如今宫中除了皇帝外,最为心焦的便莫过于她了,外面斩奸妃的呼声不绝于耳,她时刻都要小心皇帝一个不高兴就把自己推出去了。好在,皇帝直到现在也没过河拆桥把她抛出去,但皇帝一旦皇位不保,不管新君是哪路人马,她这个惹了众怒的都毫无疑问会被砍了平众怒。
所以,她简直比皇帝还要关心他的龙椅是否稳当。
而这个端王,在她眼里就特别可疑。
哪个男人有钱有势的条件下会不近女色?自认看透男人的李贵妃觉得,这样的人要么有所图谋,要么有心无力,可端王虽然子嗣少,但好歹还有个宣城郡主,因此不举的可能性排除,就只剩下图谋不轨一个了。
李贵妃越想越觉得自己真相了。
可李贵妃已经说了自己的分析,皇帝却仍旧不急不躁的模样,端着茶盏,颇有闲心地品着新上贡的蒙顶仙茶。
李贵妃不由心急如焚,冲动之下连有些粗俗的心里话都出来了“……那端王又不是硬不起来,却自愿当了那么多年和尚,鬼才相信他没有什么图谋!”
皇帝倒没因为李贵妃初验粗俗而动怒,但却仿佛听到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猛然被茶水呛住,“咳、咳!咳……”
等缓过气来,皇帝白了李贵妃一眼,“妇道人家,毫无见识,端王仁厚端方,无欲无求,哪有什么图谋!”
李贵妃见鬼似地看着皇帝。素来帝王疑心病重,当今皇帝也不能例外,哪怕亲弟睿王,皇帝都不能完全交心,往日他对待端王虽然也不差,但也没看出来居然信任到这个地步啊……
什么仁厚端方无欲无求的,信这个才有鬼了。可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皇帝为什么那么信任端王?想起刚才的猜测,李贵妃不由脱口而出,“难道……端王真的不举?!可是不对,明明还有个宣城郡主啊……”
皇帝干咳两声,油腻发黄的脸上居然异常的升起一丝窘迫的红晕。
李贵妃狐疑地看着皇帝的脸色,想起些什么,脸色忽地变得不敢置信。
皇帝向来宠信端王,甚至爱屋及乌到十分喜爱端王妃及宣城郡主,端王妃已经过世,但她在世时却深受皇恩,经常被征召入宫陪伴太后,其女宣城郡主更是深得皇帝及太后的宠爱。
也就是在端王妃过世后,皇帝提起为宣城加封公主一事。
以往李贵妃觉得这一切都是爱屋及乌,端王是屋,端王妃及宣城郡主是乌。
但是……看看皇帝竭力掩饰的神色,李贵妃觉得,自己这次真的真相了——
哪里是爱屋及乌,分明是爱乌及屋,皇帝这是把自家的乌鸦放端王这间屋子里放养了啊!
☆、103|7.10
盛夏炎炎,京城陡然落了一场暴雨。
雨停后,身着皂衣的小吏提着铜锣走过大街小巷,尖利的嗓音划破雨后的宁静。
“皇帝驾崩——”
与此同时,无数匹骏马在官道上飞驰,将变天的消息传向大周各地。消息传到襄城普通百姓耳中时,消息灵通的上层人物已经接到新皇登基的消息。
“真是没想到……”襄荷叹了一口气,“居然会是端王。”
谢兰衣点点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