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文学 www.pmwx.net,大宋皇太子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汴京城外的田间,宋仁宗和曹皇后带着满朝的大臣们,还有太学的学子们插秧。
宋仁宗和曹皇后插秧的动作非常熟练,并且非常标准,毕竟他们每年春耕都会来下田插秧。
见有些大臣插秧插的不好,宋仁宗和曹皇后会毫不客气地把他们训斥一顿,让他们好好地插。
插秧插的好不好关乎着收成,一点都不能马虎。
太学的学子们有不少是不屑做农事,觉得他们是读书人,怎么能下田插秧,但是当他们见到高高在上的官家和皇后娘娘穿着麻布衣服,弓|着|腰认认真真地插秧,他们心里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从来没有在家下过田插过秧,也没有种过菜。但是,自从上了太学,他们就开始学习种地种菜。
在太学里种地种菜的时候,他们发现平时经常吃的菜种起来居然这么辛苦。不仅如此,还非常不简单。
虽然《悯农》里说粒粒皆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体验过,并不知道到底有多辛苦,但是自从种地种菜后,他们终于体会到。
原本以为种地种菜已经很辛苦了,没想到下田插秧更辛苦。
苏轼和苏辙俩,一边非常认真地插秧,一边小声地讨论着:“哥,我现在终于体会到《悯农》里的辛苦了。”
“这才只是辛苦中的一小部分。”弓|着腰弓了一会儿,苏轼有些受不了了,站起身捶了捶自己的腰,“等插好秧苗,农民们还要除草、除虫。还要灌水,不能让秧苗□□死。等稻穗成熟,还要割稻子。等割好,还要打稻子,非常的辛苦。”
苏辙感叹道:“农民真的太辛苦了。”
“是啊,太辛苦了。”苏轼感叹道,“我现在终于明白太子殿下为什么要我们种地,是为了让我们理解农民的辛苦和不易。”
“太子殿下才六岁怎么这么了解农民的不易?”苏辙压低声音问道,“怎么太子殿下没来春耕?”
“听说太子殿下在东宫里种了一块地,种了不少菜。”苏轼也是听同窗说的,“太子殿下身份高贵,却身体力行地种地,为了就是给我们做榜样,让我们了解农民的不易,这样我们以后才能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哥,我以前觉得读书考科举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做官,并没有把造福百姓放在首位。”说到这里,苏辙很是羞愧,“可如今,我认为我们读书参加科举,应该是为了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
苏轼听到弟弟这番话,神色非常欣慰:“阿辙,你能这么想太好了。”说完,他悄悄地叹了口气,“我以前的想法和你一样,但是上了太学后,我也觉得我们读书就应该是为了百姓。”
“哥,我们以后要更好的读书,更好地了解民生,这样以后考中了,才能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苏轼用力地点了下头:“你说的没错。”
“哥,你说太子殿下为什么没来?”苏辙对太子殿下非常好奇,很想见一见聪慧的太子殿下。
苏轼想了想说:“应该是太子殿下太小了,所以官家和皇后娘娘没有带来吧。”
“真是可惜,没有见到太子殿下。”苏辙感慨道,“太子殿下才六岁就深知百姓的不易,让我们这些学子学习了解民生。太子殿下小小年纪就心怀百姓,而我们……跟太子殿下相比,我们真的太惭愧了。”
“我们现在还来得及。”苏轼笑道,“我们将来会有一个心怀百姓,关心百姓的官家,这是我们的福气。”
苏辙点点头说:“哥,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地读书。”
“嗯。”
“哥,我们来汴京读太学是对的!”苏辙非常庆幸他们当初决定来汴京考太学。
“多亏了福慧一直劝我们考太学。”
“哥,福慧是曹家的孩子,他怎么没来啊。”
“福慧太小了。”
“说起来,福慧跟太子殿下一样大,他们又是表兄弟,福慧一定见过太子殿下。”苏辙说到这里,一双眼顿时变得晶亮。
“自然见过,说不定福慧还是太子殿下的伴读。”苏轼言道,“不过,福慧没有告知我们他的身份,我们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吧。”
“哥,福慧为什么向我们隐瞒他的身份啊?”
“怕我们得知他的身份,就会跟他疏远吧。”苏轼又站直身子,伸手捶了捶自己的腰。
像他这样时不时捶腰的人很多。满朝的大臣,大多数年纪都非常大,长时间弯|着腰,他们疼的有些受不了,只能站起身缓一缓。
宋仁宗和曹皇后没有休息,大臣们也不敢休息。
插秧插到申时才结束,等宋仁宗他们回到别院,已经天黑了。
虽然只是插了半天的秧,但是对平日里不怎么干活的大臣们说,真的太累了。好在回到别院,就能休息。
宋仁宗和曹皇后也非常累,回到别院就各自用膳,没有和大臣们一起用膳。
曹皇后刚沐浴完,就见春玉抱着一只信鸽走了进来。
“娘娘,太子殿下的信。”说完,就从信鸽的脚上取下信递给曹皇后。
赵旸问曹皇后今日插秧插的怎么样,累不累?
曹皇后回了信,让赵旸在宫里老实点,不要到处乱跑。
宫里,赵旸刚刚在庆宁宫用完晚膳。
曹皇后不在宫里,赵旸就去苗昭容的宫里用膳。
陪苗昭容和福康公主聊了一会儿,他就回东宫了。
曹许见赵旸一回东宫就四处翻书,好奇地问道:“殿下,你在找什么书?”
“找有没有预防干旱的书。”现代干旱,还能人工降雨。但是,古代干旱,能做什么解救呢。
“殿下,说不定江南那边过段时日就下雨了。”
“承你吉言啊。”赵旸微微拧着眉头说,“看来江南那边并没有挖水库啊。”
“水库,这是什么?”
“就是蓄水池,等到干旱的时候,可以放水库的水灌溉农田。”赵旸拿着一本书,轻轻敲打着左手心,“江南那边迟迟没有插秧,看来是没有水库。”
“殿下,江南那边一向雨水丰沛,所以才没有挖蓄水池吧。”北方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干旱,所以很多地方挖了蓄水池。
“谁能保证年年雨水丰沛。”等他爹爹春耕回来,他好好地跟他爹爹说江南的事情,让爹爹下旨在江南挖建水库。“越是雨水多的地方,越是要修建水库,这样才能以防万一。”
“殿下说的是。”
“希望是我多担心了。”
曹许安慰道:“殿下,你和官家祭拜天地为民祈福,江南那边一定没事的。”
赵旸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如果真的出现干旱,有足够的粮食也不怕。这几年,江南那边一直都风调雨顺的,粮食每年都大丰收。如果今年真的出现干旱,应该有足够的粮食赈灾吧。不过,每年大宋送给辽夏不少粮食,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余粮。
想到粮食,赵旸忽然想到土豆和玉米。土豆和玉米好种,而且产量很大,如果能在大宋全国推广种植,就不用担心灾害出现饥荒。可惜,这个时候某个人还没有发现哥伦比亚大陆,没法让土豆和玉米传过来。
以大宋现在的情况,也没法派船去寻找美洲大陆。等以后收复燕云十六州后,如果国库还有钱,可以效仿永乐大帝派人下西洋,然后去找寻美洲大陆。
曹许见赵旸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展眉的,以为他还在担心江南那边的情况,又开口安慰了他一番。
赵旸见曹许误会了,也懒得解释。
他刚刚在想,土豆、红薯、玉米暂时弄不来,得想想其他的办法增加粮食的产量。
唉,他穿越的时候,老天爷怎么不送给他一个金手指系统。他不求高科技系统,给他一个粮食系统就行了,这样就能在大宋种植各种产量高的粮食。可惜,老天爷没有给他这个金手指。
没有土豆和玉米这些粮食,那只能在水稻上想办法了。后世的水稻因为有袁爷爷,产量高。可惜,宋朝没有袁爷爷。
他之前听嬢嬢说过,在江南和南方能种植两季水稻。他记得后世,水稻能种植三季。不过,三季水稻好像只能在岭南那边种植。看来,想把三季水稻弄到江南来种植不太可能。
水稻方面没有后世的科技,是没法做到后世那样高产。想要在水稻上面下功夫,看来是不行了。
既然水稻上面没法再进一步,那就只能在施肥上面想办法了。他得想想,怎么把后世的肥料给弄出来。等等,后世的化肥的主要成分是矿物质,比如说,氮、磷、钾等。这些矿物质在后世很常见,但是在宋朝怕是……还没有发现。
看来,想把后世的化肥搞出来也不太可能。
土豆和玉米搞不到,化肥也弄不出来,赵旸受到了打击,趴在桌子上,幽怨地叹了口气:“唉……”
“殿下,你怎么又在叹气?”
赵旸下巴抵在桌子上,一张脸在桌子上滚来滚去。
“忽然发现我什么都做不了。”别人穿越都有系统,为什么他没有啊。
“啊?”曹许惊了,“殿下,你做不了什么?”
“我做不了的事情太多了。”赵旸趴在桌子上,鼓着脸对放在他面前的书吹气。吹起一张纸,脸上不觉露出一抹开心的笑容。
唉,就算他来自未来,知道事情比其他人多,但是也改变不了什么。
算了,多想也无济于事。
“殿下,你还小,肯定有很多事情做不了。等你长大了,就能做很多事情。”曹许见赵旸有些愁眉苦脸,连忙安慰。
“有些事情不是长大了也能做到的。”赵旸刚说完,忽然想到了蒸汽机。等他长大了,倒是可以把蒸汽机弄出来。
“殿下,你要做什么事情,长大了也做不了啊。”在曹许眼里,赵旸什么事情都能做到。
“不,我觉得可以试试。”赵旸坐直身子,恢复了精神,“现在我还小,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说完,就看起书来。
曹许见赵旸又恢复正常,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元松拿着一只信鸽走了进来,“殿下,皇后娘娘来信了。”
“我看看。”赵旸从元松手里接过信,打开一看,见曹皇后叫他老实点,无语地撇了撇嘴,“我什么时候不老实了。”
“殿下,你今天还要去群芳阁。”曹许毫不客气地拆台。
赵旸拿起一本书朝曹许砸了过去,“阿许,你要是跟嬢嬢说这件事情,我饶不了你。”
曹许连忙求饶:“殿下,我保证不说。”
“也不知道阿轼他们怎么样?”
“肯定累死了。”曹许虽然没有下田插过秧,但是他种过地。之前,他跟殿下种地,都把他累得半死,更何况下田插秧。
“等过几日,我们就去太学找他们。”
“好啊。”曹许也对太学好奇,想去看看。
“嬢嬢他们应该也累到了。”赵旸原本想再写信,但是怕打扰曹皇后休息,就放弃了。
亥时,赵旸准时去休息。
翌日,赵旸不用跟晏殊读书,睡到巳时才醒。
苗昭容早就把早膳送来了,是她亲自下厨做的。
早膳一直放在东宫的厨房温着,赵旸醒来后就能直接吃。
他刚用完早膳,就有皇城司的工匠求见。
张茂实和梁寅都跟着宋仁宗去春耕了。他临走前叮嘱过工匠,犁具做好后,第一时间拿去东宫给太子殿下。
赵旸见他要的犁具做好了,迫不及待地在东宫院子里实验了起来。他特意找了一处没有被挖过的地,把犁具套在大黑的身上,他站在大黑身后扶着犁具。
大黑走的很慢,赵旸不需要用太大的力气,犁具就铲起了土。
曹许站在一旁看的心痒痒,让赵旸给他试试。
赵旸走到一旁,让曹许扶着犁具耕地。
曹许之前试过大宋现在用的犁具,他使了好大的力气都没有把土铲起来,但是现在他稍微用点力气,就能把土铲起来,这太神奇了。
“殿下,这犁具好快啊,比之前的犁具好用太多。”
“嗯,要比之前省力很多,达到了我想要的结果。”赵旸对犁具不是很了解。上辈子,在乡下外婆家,曾经看到有三个铲子的犁具,然后就把它画了下来,交给了皇城司。“做的不错。”
被太子殿下夸赞,皇城司的工匠心里非常高兴:“这都是托了殿下您的福,不然小人们也做不出这么好的犁来。”
“我画出来,也要你们能做出来。”赵旸毫不吝啬地夸奖道,“你们做的真不错,我很满意。”
“殿下,您满意就好。”
“这犁具锋利好用,以后农民有了它,种地就会轻便很多。”赵旸一脸认真地说道,“地耕的好,庄稼才能种的好,你们立功了。”
“殿下,我们只是按照您的指示做出来,不敢居功。”
“我说你们有功就有功。”赵旸对皇城司的工匠们做事非常满意,“我不仅要重赏你们,还要让爹爹赏你们。”
皇城司的工匠心里激动狂喜,但是面上却没有显露出来:“殿下,这是小人们该做的。”
曹许对皇城司的工匠说道:“殿下说赏你们,你还不赶快谢恩。”
皇城司的工匠赶紧跪了下来谢恩:“谢太子殿下。”
“起来吧。”赵旸笑着说道,“你们赶紧制造一批犁具出来。”
“是,殿下。”
“对了,木仓有进展了吗?”
皇城司的工匠面露羞愧:“殿下,小人们还没有做出来。”
“不急,你们慢慢来。”赵旸早就猜到木仓不好做,“黑火呢,我让你们改了比例,做的怎么样了?”
“按照殿下您说的那样一步步增加比例,威力果然变大了。”
赵旸满意地点了下头:“那就好。”
“还是殿下英明。”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加大比例,还是太子殿下聪明。”不过,并没有达到您想要的炸毁一座大山的效果。”
“要想炸毁一座大山,怕是要提纯。”不过,大宋目前的硫磺、硝石、木炭应该提纯不到后世的效果。
“提纯?”
“就是提精,越精越好。你们可以试试把硫磺、硝石、木炭提纯一下,届时再试试黑火的威力。”
皇城司的工匠明白... -->>
汴京城外的田间,宋仁宗和曹皇后带着满朝的大臣们,还有太学的学子们插秧。
宋仁宗和曹皇后插秧的动作非常熟练,并且非常标准,毕竟他们每年春耕都会来下田插秧。
见有些大臣插秧插的不好,宋仁宗和曹皇后会毫不客气地把他们训斥一顿,让他们好好地插。
插秧插的好不好关乎着收成,一点都不能马虎。
太学的学子们有不少是不屑做农事,觉得他们是读书人,怎么能下田插秧,但是当他们见到高高在上的官家和皇后娘娘穿着麻布衣服,弓|着|腰认认真真地插秧,他们心里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从来没有在家下过田插过秧,也没有种过菜。但是,自从上了太学,他们就开始学习种地种菜。
在太学里种地种菜的时候,他们发现平时经常吃的菜种起来居然这么辛苦。不仅如此,还非常不简单。
虽然《悯农》里说粒粒皆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体验过,并不知道到底有多辛苦,但是自从种地种菜后,他们终于体会到。
原本以为种地种菜已经很辛苦了,没想到下田插秧更辛苦。
苏轼和苏辙俩,一边非常认真地插秧,一边小声地讨论着:“哥,我现在终于体会到《悯农》里的辛苦了。”
“这才只是辛苦中的一小部分。”弓|着腰弓了一会儿,苏轼有些受不了了,站起身捶了捶自己的腰,“等插好秧苗,农民们还要除草、除虫。还要灌水,不能让秧苗□□死。等稻穗成熟,还要割稻子。等割好,还要打稻子,非常的辛苦。”
苏辙感叹道:“农民真的太辛苦了。”
“是啊,太辛苦了。”苏轼感叹道,“我现在终于明白太子殿下为什么要我们种地,是为了让我们理解农民的辛苦和不易。”
“太子殿下才六岁怎么这么了解农民的不易?”苏辙压低声音问道,“怎么太子殿下没来春耕?”
“听说太子殿下在东宫里种了一块地,种了不少菜。”苏轼也是听同窗说的,“太子殿下身份高贵,却身体力行地种地,为了就是给我们做榜样,让我们了解农民的不易,这样我们以后才能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哥,我以前觉得读书考科举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做官,并没有把造福百姓放在首位。”说到这里,苏辙很是羞愧,“可如今,我认为我们读书参加科举,应该是为了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
苏轼听到弟弟这番话,神色非常欣慰:“阿辙,你能这么想太好了。”说完,他悄悄地叹了口气,“我以前的想法和你一样,但是上了太学后,我也觉得我们读书就应该是为了百姓。”
“哥,我们以后要更好的读书,更好地了解民生,这样以后考中了,才能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苏轼用力地点了下头:“你说的没错。”
“哥,你说太子殿下为什么没来?”苏辙对太子殿下非常好奇,很想见一见聪慧的太子殿下。
苏轼想了想说:“应该是太子殿下太小了,所以官家和皇后娘娘没有带来吧。”
“真是可惜,没有见到太子殿下。”苏辙感慨道,“太子殿下才六岁就深知百姓的不易,让我们这些学子学习了解民生。太子殿下小小年纪就心怀百姓,而我们……跟太子殿下相比,我们真的太惭愧了。”
“我们现在还来得及。”苏轼笑道,“我们将来会有一个心怀百姓,关心百姓的官家,这是我们的福气。”
苏辙点点头说:“哥,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地读书。”
“嗯。”
“哥,我们来汴京读太学是对的!”苏辙非常庆幸他们当初决定来汴京考太学。
“多亏了福慧一直劝我们考太学。”
“哥,福慧是曹家的孩子,他怎么没来啊。”
“福慧太小了。”
“说起来,福慧跟太子殿下一样大,他们又是表兄弟,福慧一定见过太子殿下。”苏辙说到这里,一双眼顿时变得晶亮。
“自然见过,说不定福慧还是太子殿下的伴读。”苏轼言道,“不过,福慧没有告知我们他的身份,我们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吧。”
“哥,福慧为什么向我们隐瞒他的身份啊?”
“怕我们得知他的身份,就会跟他疏远吧。”苏轼又站直身子,伸手捶了捶自己的腰。
像他这样时不时捶腰的人很多。满朝的大臣,大多数年纪都非常大,长时间弯|着腰,他们疼的有些受不了,只能站起身缓一缓。
宋仁宗和曹皇后没有休息,大臣们也不敢休息。
插秧插到申时才结束,等宋仁宗他们回到别院,已经天黑了。
虽然只是插了半天的秧,但是对平日里不怎么干活的大臣们说,真的太累了。好在回到别院,就能休息。
宋仁宗和曹皇后也非常累,回到别院就各自用膳,没有和大臣们一起用膳。
曹皇后刚沐浴完,就见春玉抱着一只信鸽走了进来。
“娘娘,太子殿下的信。”说完,就从信鸽的脚上取下信递给曹皇后。
赵旸问曹皇后今日插秧插的怎么样,累不累?
曹皇后回了信,让赵旸在宫里老实点,不要到处乱跑。
宫里,赵旸刚刚在庆宁宫用完晚膳。
曹皇后不在宫里,赵旸就去苗昭容的宫里用膳。
陪苗昭容和福康公主聊了一会儿,他就回东宫了。
曹许见赵旸一回东宫就四处翻书,好奇地问道:“殿下,你在找什么书?”
“找有没有预防干旱的书。”现代干旱,还能人工降雨。但是,古代干旱,能做什么解救呢。
“殿下,说不定江南那边过段时日就下雨了。”
“承你吉言啊。”赵旸微微拧着眉头说,“看来江南那边并没有挖水库啊。”
“水库,这是什么?”
“就是蓄水池,等到干旱的时候,可以放水库的水灌溉农田。”赵旸拿着一本书,轻轻敲打着左手心,“江南那边迟迟没有插秧,看来是没有水库。”
“殿下,江南那边一向雨水丰沛,所以才没有挖蓄水池吧。”北方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干旱,所以很多地方挖了蓄水池。
“谁能保证年年雨水丰沛。”等他爹爹春耕回来,他好好地跟他爹爹说江南的事情,让爹爹下旨在江南挖建水库。“越是雨水多的地方,越是要修建水库,这样才能以防万一。”
“殿下说的是。”
“希望是我多担心了。”
曹许安慰道:“殿下,你和官家祭拜天地为民祈福,江南那边一定没事的。”
赵旸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如果真的出现干旱,有足够的粮食也不怕。这几年,江南那边一直都风调雨顺的,粮食每年都大丰收。如果今年真的出现干旱,应该有足够的粮食赈灾吧。不过,每年大宋送给辽夏不少粮食,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余粮。
想到粮食,赵旸忽然想到土豆和玉米。土豆和玉米好种,而且产量很大,如果能在大宋全国推广种植,就不用担心灾害出现饥荒。可惜,这个时候某个人还没有发现哥伦比亚大陆,没法让土豆和玉米传过来。
以大宋现在的情况,也没法派船去寻找美洲大陆。等以后收复燕云十六州后,如果国库还有钱,可以效仿永乐大帝派人下西洋,然后去找寻美洲大陆。
曹许见赵旸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展眉的,以为他还在担心江南那边的情况,又开口安慰了他一番。
赵旸见曹许误会了,也懒得解释。
他刚刚在想,土豆、红薯、玉米暂时弄不来,得想想其他的办法增加粮食的产量。
唉,他穿越的时候,老天爷怎么不送给他一个金手指系统。他不求高科技系统,给他一个粮食系统就行了,这样就能在大宋种植各种产量高的粮食。可惜,老天爷没有给他这个金手指。
没有土豆和玉米这些粮食,那只能在水稻上想办法了。后世的水稻因为有袁爷爷,产量高。可惜,宋朝没有袁爷爷。
他之前听嬢嬢说过,在江南和南方能种植两季水稻。他记得后世,水稻能种植三季。不过,三季水稻好像只能在岭南那边种植。看来,想把三季水稻弄到江南来种植不太可能。
水稻方面没有后世的科技,是没法做到后世那样高产。想要在水稻上面下功夫,看来是不行了。
既然水稻上面没法再进一步,那就只能在施肥上面想办法了。他得想想,怎么把后世的肥料给弄出来。等等,后世的化肥的主要成分是矿物质,比如说,氮、磷、钾等。这些矿物质在后世很常见,但是在宋朝怕是……还没有发现。
看来,想把后世的化肥搞出来也不太可能。
土豆和玉米搞不到,化肥也弄不出来,赵旸受到了打击,趴在桌子上,幽怨地叹了口气:“唉……”
“殿下,你怎么又在叹气?”
赵旸下巴抵在桌子上,一张脸在桌子上滚来滚去。
“忽然发现我什么都做不了。”别人穿越都有系统,为什么他没有啊。
“啊?”曹许惊了,“殿下,你做不了什么?”
“我做不了的事情太多了。”赵旸趴在桌子上,鼓着脸对放在他面前的书吹气。吹起一张纸,脸上不觉露出一抹开心的笑容。
唉,就算他来自未来,知道事情比其他人多,但是也改变不了什么。
算了,多想也无济于事。
“殿下,你还小,肯定有很多事情做不了。等你长大了,就能做很多事情。”曹许见赵旸有些愁眉苦脸,连忙安慰。
“有些事情不是长大了也能做到的。”赵旸刚说完,忽然想到了蒸汽机。等他长大了,倒是可以把蒸汽机弄出来。
“殿下,你要做什么事情,长大了也做不了啊。”在曹许眼里,赵旸什么事情都能做到。
“不,我觉得可以试试。”赵旸坐直身子,恢复了精神,“现在我还小,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说完,就看起书来。
曹许见赵旸又恢复正常,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元松拿着一只信鸽走了进来,“殿下,皇后娘娘来信了。”
“我看看。”赵旸从元松手里接过信,打开一看,见曹皇后叫他老实点,无语地撇了撇嘴,“我什么时候不老实了。”
“殿下,你今天还要去群芳阁。”曹许毫不客气地拆台。
赵旸拿起一本书朝曹许砸了过去,“阿许,你要是跟嬢嬢说这件事情,我饶不了你。”
曹许连忙求饶:“殿下,我保证不说。”
“也不知道阿轼他们怎么样?”
“肯定累死了。”曹许虽然没有下田插过秧,但是他种过地。之前,他跟殿下种地,都把他累得半死,更何况下田插秧。
“等过几日,我们就去太学找他们。”
“好啊。”曹许也对太学好奇,想去看看。
“嬢嬢他们应该也累到了。”赵旸原本想再写信,但是怕打扰曹皇后休息,就放弃了。
亥时,赵旸准时去休息。
翌日,赵旸不用跟晏殊读书,睡到巳时才醒。
苗昭容早就把早膳送来了,是她亲自下厨做的。
早膳一直放在东宫的厨房温着,赵旸醒来后就能直接吃。
他刚用完早膳,就有皇城司的工匠求见。
张茂实和梁寅都跟着宋仁宗去春耕了。他临走前叮嘱过工匠,犁具做好后,第一时间拿去东宫给太子殿下。
赵旸见他要的犁具做好了,迫不及待地在东宫院子里实验了起来。他特意找了一处没有被挖过的地,把犁具套在大黑的身上,他站在大黑身后扶着犁具。
大黑走的很慢,赵旸不需要用太大的力气,犁具就铲起了土。
曹许站在一旁看的心痒痒,让赵旸给他试试。
赵旸走到一旁,让曹许扶着犁具耕地。
曹许之前试过大宋现在用的犁具,他使了好大的力气都没有把土铲起来,但是现在他稍微用点力气,就能把土铲起来,这太神奇了。
“殿下,这犁具好快啊,比之前的犁具好用太多。”
“嗯,要比之前省力很多,达到了我想要的结果。”赵旸对犁具不是很了解。上辈子,在乡下外婆家,曾经看到有三个铲子的犁具,然后就把它画了下来,交给了皇城司。“做的不错。”
被太子殿下夸赞,皇城司的工匠心里非常高兴:“这都是托了殿下您的福,不然小人们也做不出这么好的犁来。”
“我画出来,也要你们能做出来。”赵旸毫不吝啬地夸奖道,“你们做的真不错,我很满意。”
“殿下,您满意就好。”
“这犁具锋利好用,以后农民有了它,种地就会轻便很多。”赵旸一脸认真地说道,“地耕的好,庄稼才能种的好,你们立功了。”
“殿下,我们只是按照您的指示做出来,不敢居功。”
“我说你们有功就有功。”赵旸对皇城司的工匠们做事非常满意,“我不仅要重赏你们,还要让爹爹赏你们。”
皇城司的工匠心里激动狂喜,但是面上却没有显露出来:“殿下,这是小人们该做的。”
曹许对皇城司的工匠说道:“殿下说赏你们,你还不赶快谢恩。”
皇城司的工匠赶紧跪了下来谢恩:“谢太子殿下。”
“起来吧。”赵旸笑着说道,“你们赶紧制造一批犁具出来。”
“是,殿下。”
“对了,木仓有进展了吗?”
皇城司的工匠面露羞愧:“殿下,小人们还没有做出来。”
“不急,你们慢慢来。”赵旸早就猜到木仓不好做,“黑火呢,我让你们改了比例,做的怎么样了?”
“按照殿下您说的那样一步步增加比例,威力果然变大了。”
赵旸满意地点了下头:“那就好。”
“还是殿下英明。”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加大比例,还是太子殿下聪明。”不过,并没有达到您想要的炸毁一座大山的效果。”
“要想炸毁一座大山,怕是要提纯。”不过,大宋目前的硫磺、硝石、木炭应该提纯不到后世的效果。
“提纯?”
“就是提精,越精越好。你们可以试试把硫磺、硝石、木炭提纯一下,届时再试试黑火的威力。”
皇城司的工匠明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