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文学 www.pmwx.net,地中海霸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联合船厂德国分公司,算是联合集团走出国门进行扩张并购的第一步。
伏尔铿造船厂在历史上建造过很多著名军舰,还是中国北洋水师的主要舰艇承建者,尤其建造了定远、镇远两艘当时的巨舰,但不可否认,该厂基础设施确实有些陈旧,面对舰艇吨位越来越大的趋势变得力不从心,再加上地处波罗的海方向什切青的位置比较偏僻,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过去,进入1910年代后面对无畏舰技术突飞猛进的现状只能干瞪眼着急,虽然在汉堡也设立了新分厂,但显然缓不济急,最后大战中只能造些驱逐舰、轻巡洋舰、潜艇等中小型舰艇,德国海军的大型主力舰是在日耳曼尼亚等船厂建设完成的。
虽也不乏成功产品,但随着一战结束,德国海上力量进入真空期,伏尔铿造船厂就每况愈下,艰苦度日,在鲁尔区危机后,这家老牌船厂陷入苦苦挣扎的境地,原本要出售给德国国内其他公司,日耳曼尼亚船厂、汉堡船厂都表示了兴趣,但他们哪有孔蒂尼出钱大方?更重要的是,孔蒂尼表示不但船厂全部收下来,还放话说有经验的熟练员工一个也不用辞退,全部留用并选拔一批去意大利公司——工资相对而言会有不小提升。
其他两个船厂自己都人员过剩,怎么可能敢承诺这种事?于是2个月前,伏尔铿造船厂正式变为联合集团一份子,算联合造船的子公司。
孔蒂尼不但看中该船厂的人员和技术积累,更重要的是他相中了伏尔铿造船厂的潜艇设计和建造能力——这些能力他正在联合船厂内复制开来,同时他也许诺投资扩大伏尔铿造船厂的船台、船坞,将来还是要准备造大船的。
为和德国工商界保持友好关系,出于对自己横刀夺爱行为表示歉意,总裁阁下也懒得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斡旋,而很光棍地使出了金元大棒,一口气甩出2条油轮订单:适合地中海区域使用,可实现2万吨运载量,最高航速不低于16节,10节经济航速下续航距离不少于8000海里,由日耳曼尼亚和汉堡两个船厂各自进行独立设计,谁的设计在使用中更有价值,谁家的船综合性价比更好,后续就采用谁的设计(设计方案免费)进行批量建造,这次订单先两家一家一条。
2万吨级油轮对德国而言还是新生事物,原本吵吵闹闹的日耳曼船厂和汉堡船厂立即疯狂投入到讨论和设计中去,他们不傻,会盘算下一笔批量建造的生意有多大:意大利在北非的石油将以千万吨级来计算,假设1000万吨/年运输量,一艘油轮完成班加西到热那亚这1500海里路程连装载、航行、卸货、返程最快需要16天,一年能执行20次运输任务算是极高效率,简单计算后,为满足这1000万吨石油运输任务,这样的船至少需25艘——这是个很庞大的数字。足够撑满两个公司的现有船台,再说谁规定北非一年只能产1000万吨,万一随着时间推移上升到2000万吨呢?
意大利国内几个船厂也收到类似订单:几个重点船厂每家一条2万吨级设计连建造订单。也有英国、美国甚至法国的船厂来主动兜生意,却被孔蒂尼婉言谢绝了:开什么玩笑,大家看到的只是联合集团的油轮——这当然也很重要,但总裁更想未来的护航航母、改造航母,油轮说穿了和简易航母之间只差一层窗户纸,怎么能去刺激英法美?他给国内发订单是指望提升他们的设计和建造能力,赚钱与否根本不考虑——这才是国策集团的本来面目。
这些欢天喜地的船厂老板根本不清楚总裁阁下的胃口到底有多大:什么25艘、30艘!孔蒂尼想的是120条!
确切地说是他想在开战前囤积起120条2万吨级油轮来,一方面拥有这个规模和体量的联合集团可有效垄断地中海的航运事业,二来在他心目中,今后整个西欧需要的原油供应总数应该在3000万吨以上,不多建造一些,怎么能有机会应对战损、应对拉出去进行军事改造的需求?以意大利和德国的造船能力,战时进行补充比较困难,必须在战前囤积起一批来。
囤积军舰不可能,囤积容易改造成航母的大型油轮就不会引人注目,目前没有任何政策或政治风险:大家都知道联合集团将来会产很多石油,这不就是现成的运输需求么?2万吨级的油轮总比5000、7000吨级的小型油轮来得经济实惠吧?
了联合船厂德国分公司,算是联合集团走出国门进行扩张并购的第一步。
伏尔铿造船厂在历史上建造过很多著名军舰,还是中国北洋水师的主要舰艇承建者,尤其建造了定远、镇远两艘当时的巨舰,但不可否认,该厂基础设施确实有些陈旧,面对舰艇吨位越来越大的趋势变得力不从心,再加上地处波罗的海方向什切青的位置比较偏僻,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过去,进入1910年代后面对无畏舰技术突飞猛进的现状只能干瞪眼着急,虽然在汉堡也设立了新分厂,但显然缓不济急,最后大战中只能造些驱逐舰、轻巡洋舰、潜艇等中小型舰艇,德国海军的大型主力舰是在日耳曼尼亚等船厂建设完成的。
虽也不乏成功产品,但随着一战结束,德国海上力量进入真空期,伏尔铿造船厂就每况愈下,艰苦度日,在鲁尔区危机后,这家老牌船厂陷入苦苦挣扎的境地,原本要出售给德国国内其他公司,日耳曼尼亚船厂、汉堡船厂都表示了兴趣,但他们哪有孔蒂尼出钱大方?更重要的是,孔蒂尼表示不但船厂全部收下来,还放话说有经验的熟练员工一个也不用辞退,全部留用并选拔一批去意大利公司——工资相对而言会有不小提升。
其他两个船厂自己都人员过剩,怎么可能敢承诺这种事?于是2个月前,伏尔铿造船厂正式变为联合集团一份子,算联合造船的子公司。
孔蒂尼不但看中该船厂的人员和技术积累,更重要的是他相中了伏尔铿造船厂的潜艇设计和建造能力——这些能力他正在联合船厂内复制开来,同时他也许诺投资扩大伏尔铿造船厂的船台、船坞,将来还是要准备造大船的。
为和德国工商界保持友好关系,出于对自己横刀夺爱行为表示歉意,总裁阁下也懒得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斡旋,而很光棍地使出了金元大棒,一口气甩出2条油轮订单:适合地中海区域使用,可实现2万吨运载量,最高航速不低于16节,10节经济航速下续航距离不少于8000海里,由日耳曼尼亚和汉堡两个船厂各自进行独立设计,谁的设计在使用中更有价值,谁家的船综合性价比更好,后续就采用谁的设计(设计方案免费)进行批量建造,这次订单先两家一家一条。
2万吨级油轮对德国而言还是新生事物,原本吵吵闹闹的日耳曼船厂和汉堡船厂立即疯狂投入到讨论和设计中去,他们不傻,会盘算下一笔批量建造的生意有多大:意大利在北非的石油将以千万吨级来计算,假设1000万吨/年运输量,一艘油轮完成班加西到热那亚这1500海里路程连装载、航行、卸货、返程最快需要16天,一年能执行20次运输任务算是极高效率,简单计算后,为满足这1000万吨石油运输任务,这样的船至少需25艘——这是个很庞大的数字。足够撑满两个公司的现有船台,再说谁规定北非一年只能产1000万吨,万一随着时间推移上升到2000万吨呢?
意大利国内几个船厂也收到类似订单:几个重点船厂每家一条2万吨级设计连建造订单。也有英国、美国甚至法国的船厂来主动兜生意,却被孔蒂尼婉言谢绝了:开什么玩笑,大家看到的只是联合集团的油轮——这当然也很重要,但总裁更想未来的护航航母、改造航母,油轮说穿了和简易航母之间只差一层窗户纸,怎么能去刺激英法美?他给国内发订单是指望提升他们的设计和建造能力,赚钱与否根本不考虑——这才是国策集团的本来面目。
这些欢天喜地的船厂老板根本不清楚总裁阁下的胃口到底有多大:什么25艘、30艘!孔蒂尼想的是120条!
确切地说是他想在开战前囤积起120条2万吨级油轮来,一方面拥有这个规模和体量的联合集团可有效垄断地中海的航运事业,二来在他心目中,今后整个西欧需要的原油供应总数应该在3000万吨以上,不多建造一些,怎么能有机会应对战损、应对拉出去进行军事改造的需求?以意大利和德国的造船能力,战时进行补充比较困难,必须在战前囤积起一批来。
囤积军舰不可能,囤积容易改造成航母的大型油轮就不会引人注目,目前没有任何政策或政治风险:大家都知道联合集团将来会产很多石油,这不就是现成的运输需求么?2万吨级的油轮总比5000、7000吨级的小型油轮来得经济实惠吧?